臨床心理師, 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 衛教專區, 親職教養不孤單

致家長:誠實面對自己的期待

By 心煦 心理治療所 on 15 11 月, 2022 0 Comments • Tags: # # # #

✏️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

    小李因為課業壓力太大頻頻拔頭髮,媽媽因為擔心而尋求醫療協助,在跟心理師會會談中,李媽媽心疼的說「我都沒有給孩子壓力呀,都是他自己要求自己的,都半夜還在寫咧」,小李也說「對阿,可是我真的好不想要寫功課…」。心理師細想,這孩子心裡這麼矛盾,到底怎麼了?。

    在跟小李單獨的單獨會談,心理師慢慢發現小李內心的委屈,小李說「每次我想要休息,媽媽就會說「好呀,你自己決定要休息的,明天被老師罵不要怪媽媽喔」,然後我就不敢休息了,然後我如果賭氣說要一次寫完不休息,媽媽就會說「加油你很棒喔,是你自己做的決定喔」,我在想我是不是只有一種選擇….」。

    上述雖為編纂故事(若由雷同純屬巧合),但在家庭現場卻屢見不鮮,很多現代家長像李媽媽一樣,不想給孩子壓力,但卻又期望孩子具有「負責任」、「努力不懈」的成熟特質,家長往往在自我衝突下變出扭曲的非語言訊息:嘴上說著「沒關係啦休息了」卻又皺眉嘆氣,又調侃著「好羨慕小林家的小孩都自己努力喔~」。

    家長明明心裡有超多的期待,但卻推給孩子負責「是你自己要這樣的喔」,或者又當孩子真的在逼自己努力而痛苦時,卻又劃清界線「是你自己要這樣的,媽媽沒有逼你喔」,這些模糊不清的訊息讓孩子搞不清楚到底為了什麼在努力,莫名其妙就會感受到一種「我好累,我好差勁,一直自討苦吃,我在做什麼?」的模糊感受。

    家長其實回想自己的生命經驗就會發現,其實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是慢慢地引導孩子變成一個「獨立的人」,也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

    建議家長現在可以先靜下心來,認識自己心裡對孩子的各種期待,接著也要認知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替孩子著想時卻也要思考孩子是否願意接受,請勿綁架孩子的想法。

實用技巧:

  1. 家長在學習跟孩子說明自己的想法、可能的作法時,多用「我希望…」、「我要求」,的「我」句子出發,當成開頭來說出自己的想法。2.
  2. 幫忙整理孩子的想法「所以你期待的是…?是嗎?,或者你說說看?」讓彼此都知道想法是什麼。在互相釐清想法的過程,可以重複的往來,修正。

    當想法不一致時,就是由「產生衝突」中尋找「合作」或「協商」。這其他的心法,就後續期待粉專的分享囉~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親職教養不孤單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