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師, 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 衛教專區, 親職教養不孤單

增強物

By 心煦 心理治療所 on 15 11 月, 2022 0 Comments • Tags: # # # #

✏️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

   我們人行為養成有數種特定的行為模式,若理解了行為模式,就越容易掌握人的行動,也能訓練自己、影響他人。「增強與削弱」便是其中一種習慣模式:我們人做了一件事情之後,若產生了一個「好」的感覺,會傾向於下次再繼續做這件事情,比如每次喝汽水完會全身暢快,下次就會還想再喝。而這個「好」的感覺可以做很多延伸,它可能是一個後果(比如喜歡的人的接近、可以提早下班)、一個實際得物質(比如一個好吃的東西、一個想要的玩具)、或者是一句話(比如感謝、鼓勵)。

    這個機制在行為訓練上非常的好用,許多的運動競技及醫療訓練孩子行為時都常常用上,但其中箇中奧秘卻很複雜,今天也來分享「增強物」的使用時機及優劣。

食物:小米豆、餅乾、飲料都可以拿當成增強物,食物的好處是非常的立即給予,可被消耗,能馬上產生愉悅感,大多數的人都喜歡(就像了吃早餐去開晨會?),食物的壞處是容易當下飽足了就無法持續出現行為了、也引響飲食習慣、有時會有難以轉換更高階增強物、類化困難等問題。食物通常適用於比較單純的行為訓練、年齡低、認知不好的孩子。

玩具:小車子、芭比娃娃、樂高積木都可以拿當成增強物,玩具比食物更能讓孩子學習延宕滿足(畢竟要等到玩具買到手需要時間),孩子在玩玩具的同時又增加了認知刺激,也由於孩子喜歡玩具,在還沒得到玩具時行為能夠維持得很穩定。壞處是玩具很貴、不懂玩時容易破壞損毀而造成給予爸媽想次不想再買,玩具也容易養大孩子胃口越買越高級。玩具當獎勵時通常要搭配一些行為條約,如隔一段時間才買、要愛惜要收拾,也有家長在運用玩具當增強時反而適用租借的,且也會把舊的收起來當成未來的獎勵。

活動;假日去遊樂園玩、逛夜市、去百貨公司也都可以拿來當成增強物。活動比玩具好的部分因為不會累積,去過還可以再去,活動也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經驗、人際互動。但活動事前準備好多,也要消耗大人很多的心力陪伴,加上大人的世界常常有突發事件很難讓活動規律即時的發生,很多孩子抱怨「上次說的根本沒有去」也就減退行為了。使用活動當獎勵時要先衡量家長自己的時間安排,也必須要學習說到做到,活動也比較適用時學齡以上的孩子。

口頭獎勵:「你好棒」、「我真為你感到驕傲」「、你做得很好」都是口頭獎勵,口頭獎勵重點在於人跟人之間的友好感受,說出口頭獎勵的人因為對方的好行為而感到興奮、滿足、期待是很重要的,「喔你好棒喔」這種敷衍的話會讓孩子覺得矛盾(為何明明被稱讚我心裡卻很不爽?)。口頭獎勵的好處很多,很即時,也很能讓別人感覺到欣快,有時很小的孩子也受用,壞處是很容易變得虛假、空洞,有的老師也建議「描述事件過程可取之處」是更有效的口頭獎勵。

自我內在增強:「我能夠完成真是太好了」、「我又過了一關了」、「我比我期待的還要快做完!」這樣的內在聲音也會引導自己作出更多好行為。其實隨著孩子年紀增長,大多的人都可以開始自我對話,並給自己目標、自己鼓勵(當然也會否定自己),有自我內在增強的人往往能夠運用上述的外在獎勵搭配內在語言而對生活有規劃。其帶孩子有內在自我增強能力必須讓孩子學習思考、嘗試、犯錯及成功的經驗,孩子才會慢慢長出自己的想法,家長的逼迫(你都國中了就應該自己鼓勵自己吧)會產生反效果,溫柔而接納孩子的行為及後果,孩子會慢慢長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學齡的孩子會有慢慢的自我增強能力,國高中可以有更多自主空間,成年以後就具有一基礎生活規畫及自我內在稱強能力了,不過其實人也一輩子都在學習如何內在對話與自我內在增強喔。

    增強物的選擇及使用還有許多的撇步,若有使用上的問題可以發問,若孩子要接受心理師的訓練,也可以進一步洽詢心煦心理治療所諮商協助喔~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親職教養不孤單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