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樺 臨床心理師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其中一項診斷標準即是,在不同情境下,皆有數種不專注或過動/衝動的症狀,除了在家中,另一個時常會與孩子工作的場域,就是學校了。家長會感受到孩子活動量高、難以維持注意力、丟三落四、難以等待等行為,同樣的,學校老師們也會面臨孩子這些「失控」的行為。如何讓孩子在上課過程不影響學習、課程進展、秩序,是教師很頭疼問題。
面對注意力困難 的孩子,有幾項可以嘗試的調整空間:首先,在座位、環境的安排上,盡可能減少周遭刺激物,例如避免分組而坐的座位、後排窗邊的位置等,這些座位皆會因為同學、外在事物而更加干擾其專心,使其注意力大打折扣,最好的位置就是 #直接面對黑板與老師 的搖滾區,老師要提醒與注意孩子上也比較好直接協助。其二,由於注意力的渙散,與孩子交代任務或作業時,時常有聽一半的情形,建議在與孩子說明任務時,以不超過三項為主,且任務必須具體、明確,並在交代完畢後,請孩子複誦一次,以確定其聽到的內容與交代的吻合性。第三,書寫作業的過程中,可使用切割時間的方式,透過短時間集中式的注意力來學習,切勿要孩子長時間坐到把工作或習題完成才能離開。最後,搭配結構式檢核表 來確保每天的例行公事(聯絡簿、作業等)完成度。
面對坐不住、活動量高、衝動性差的孩子,在上課的過程中,時常花費許多時間管秩序,也許可透過班級小幫手的角色,讓孩子在課堂上擔任協助擦黑板、發作業等助手,在課堂中途有機會起身活動;下課時 #鼓勵孩子去戶外活動筋骨,發洩其體力,減少課堂上躁動的狀況。搭配清楚明確的規範、約定好之行為集點制度,讓孩子在課堂或課後的休息時間,練習坐好、等待的行為,但切勿給予過高之要求,以減少其挫折感而放棄配合。
總而言之,在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互動的過程中,給予清楚明確的規範、減少周遭的刺激、適度的活動時間、搭配約定好的集點制度,透過這些調整,逐步增加孩子的自信、自我調整的方式,也讓老師更有方式因應各種躁動不安、注意力發散的狀況。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親職教養不孤單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