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師, 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 衛教專區, 親職教養不孤單

學齡前兒童的玩具該怎麼選?-心理師的五大重點!

By 心煦 心理治療所 on 15 11 月, 2022 0 Comments • Tags: # # # #

✏️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

    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歡玩遊戲、玩玩具,治療師也常常說「玩遊戲是孩子一個重要的能力,家長要陪孩子玩玩具、玩遊戲」,但是家長常常看孩子玩還是滿頭問號,常常會問「那些東西算是優質玩具?」、「車車家裡都那麼多了為什麼還要買」、「到底怎樣玩是有意義的?」、「再好的玩具都被玩壞了還要買嗎」種種疑惑,我們也整理個幾個選購玩具的重點,大家也可以斟酌思考要買哪些玩具才適齡,才玩得起來。 

安全-任何玩具都要以安全為第一要務,建議家長在孩子接觸新的玩具時,前幾次都一定要陪伴孩子玩,也觀察孩子如何使用這個玩具,也可以引導孩子玩具玩法。若孩子怎樣就是沒辦法安全的玩(比如總是丟壞),家長就要考慮把玩具先收起來,待孩子能力進展在試試看。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會有丟擲、吞入、拆解等原始的玩法,所以在為學齡前的孩子選玩具最好是不具尖角、不易破損、可食用或不具毒素的玩具,大小也要大於嬰兒手指長度,但不能重要讓孩子抬不起來。在玩具維護上,規律的清潔也相當重要,若不能每天就要能每周就要清理清潔,半年就可以檢視一下,若非常髒污或破所的玩具應進行修理或淘汰,以維持孩子的健康。

操作的樂趣-一個玩具如果不好玩就沒有意義了!雖然治療師常說什麼東西都可以變成玩具,不過年紀越小的孩子越仰賴玩具本身的操作性,小嫩嬰著迷的玩具通常是可以開闔、組裝、鑲嵌等操作性,玩具有指頭大小的孔洞、能伸縮壓扁、按鍵彈起等機關也會很讓孩子迷醉探索,稍微具有難度(如要用力、要思考)都會讓玩具變得更有趣,像是大塊且量不多拼圖、有組合裝置的積木、拆解式的軌道、巧拼也都具有操作感。

不同知覺感受-孩子對於玩具很容易感到新鮮,但也很容易膩,都一樣的玩法的玩具也很難讓孩子玩很久。我們揀選玩具時,可以看看想像一下孩子玩起來的「知覺」感受,有的玩具是著重刺激聽覺會有聲響、有的玩具以聲光效果取勝、有的孩子摸起來刺刺硬硬則是著重觸覺,有的則是需要解謎要思考、有的要維持眼神的專注,不同的刺激也會讓孩子增加腦力喔。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孩子性格敏感,這些刺激的出現若造成孩子哭鬧不止,就不建議馬上運用這個玩具增添樂趣,可以慢慢地嘗試,一次兩次經驗而讓孩子習慣。

表徵-孩子兩歲以後玩法越來越成熟,也有日益豐富的語言跟記憶力可以抽象思考,並可以由「假扮」中找到樂趣,孩子能慢慢看懂圖畫書,知道符號的意義、拿小玩偶假裝是真人,尤其在兩歲半到六歲間的小朋友的可以複製大人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給的玩具就要更能讓其發揮想像力、紙筆、黏土、剪刀膠水等都需要備著,小玩偶的形式有動物、植物、交通工具、廚具、家具等等,也非常建議讓孩子自己產生遊戲內容,學習語言跟想像力喔

最後補充一個:伴隨認知概念-其實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同時伴隨的認知概念最容易被孩子吸收,當孩子做出丟球的動作時家長若能一邊說「丟!」,孩子便能很快把詞意連結起來。非常建議家長要能理解並說出孩子正在做的遊戲內容。此外,上幼稚園後的小朋友更喜歡玩有認知概念的遊戲,能夠分類、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的意義、能夠命名的玩具玩法會更有趣,數錢幣數量然後扮演購物遊戲、使用顏色、形狀製成所看到的東西、知道更多家庭腳色的稱謂並模仿之間的互動、知道場域的遊戲玩起生病看醫生的遊戲,也會使用類別性的代稱(他們都是「動物」、他們都「長長的」)來認識跟區辨這格世界上的知識。科學遊戲或小偵探、找找看、想想看等遊戲書就很能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親職教養不孤單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