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鈺弦 臨床心理師
照顧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隨著年齡增長雖可逐步理解規則與執行步驟,但受情緒影響時仍可能破壞既有的常規;此時,孩子與父母間的關係就成了關鍵的影響因子,若彼此關係親密,孩子相信在情緒發洩後父母仍能理解、反映,及引導,那麼孩子就有意願配合父母並調整因應方式,反之則彼此的隔閡擴大,負向循環下彼此更為疏離,孩子則更不可能配合父母進行調整。
和孩子保持親密的方法就是在每天的生活建立情感,增進彼此適當的親密接觸,以下將提供幾項技巧供家長參閱。
#肢體接觸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藉由適當的肢體接觸表達關心,像是:擁抱、拍肩、親吻臉頰等;但當孩子成長到青少年/青少女階段,他們可能會對過於親密的肢體接觸感到尷尬或不適應,此時的我們應放慢腳步,#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 與之互動,像是孩子難過時我們展開雙臂,示意如果需要溫暖的擁抱,我們都願意提供。
#專心陪伴
現代人手一台手機,無時無刻在處理生活大小事,即使下班回到家也繼續回覆公司的訊息或處理雜事,無法全心投入與孩子互動的時刻,做了許多努力卻無法更為拉近彼此的關係。記得在與孩子相處的那一刻,我們須 #停止所有3C用品的使用,專心一對一的陪伴, #與孩子一同活在當下, #停留在互動的那刻。
#孩子決定
與孩子互動時,我們需試著把互動的步調變慢,於其中享受彼此共處或同在的時刻,每天只需固定撥出10-15分鐘,讓孩子擔任互動的主導,過程中我們不再教導規則、指正錯誤,或說教,只需 #讓孩子引領我們怎麼玩或怎麼表現,也可與孩子輪流彼此想做或想說的事;當然孩子不會事事都如實告知,當孩子不願意表達而選擇沈默時,我們也尊重他的決定,只需陪伴於左右。
#包容情緒
當孩子在互動中重複不當行為時,家長們需要嘗試忍住怒氣而不立即抓狂,試著做幾次的 #腹式呼吸緩和情緒,思考在不當行為背後,孩子可能的情緒感受或成因,唯獨家長們先冷靜情緒後,才有機會聆聽孩子的心聲並展現同理,過程中我們不需立即解決所有問題,只需讓孩子知道我們一直都在,也瞭解他的情緒感受。
隨著孩子不停成長,其狀態或情緒表現也會有所差異,父母用單一教養技巧應對,著實不易趕上孩子的變化;唯有跟著孩子的腳步、聆聽每個階段的改變,才有機會適時調整教養的步伐。雖然過程中家長難免遇到顛簸與挫折,但也只有這一次次地嘗試與靠近,才有機會拉近彼此的關係而更為親密。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親職教養不孤單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