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樺臨床心理師
「都已經講了那麼多次了,為什麼還沒動作?」、「怎麼又忘東忘西了,我好像都要幫他擦屁股」、「為什麼又……?」與孩子快樂相處,是我們所希望的互動模式,但現實總是殘酷,因為我們與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想法與行為。當這些不一致時,總是會看著孩子而出現情緒起伏,會生氣、失望、憤怒、自我懷疑、難過等等,甚至出現極端的想法,真的很想直接用處罰的方式,對孩子大發火,讓他知道我有多麼的憤怒。這些負向想法與作為,又時常困擾著我們,開始比較這樣是否正常。回顧許多社會新聞,的確會看到許多家長看到孩子的行為時,出現情失控而難以挽回的憾事。
今天不論對象是孩子、朋友、愛人、上司還是路人,當有想法與行為的不同步,一定會反過來影響我們的想法與行為,所以,出現情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而當我們面對最親愛的家人,總是想著如何才是最好的,萬分積極的想改善一切,所以會出現如此極端的念頭與失控,這些都是很真實的反應,也很正常,但是,這些反應很正常不代表我們可以用來情緒勒索對方,或真的做出該行為,也不代表每天都出現暴躁念頭或行為是合理的。
所以,不妨回想一下,我們時常因著孩子而失控的情境,多久出現一次,情緒與念頭有多麼的極端,而當這些極端感覺出現時,我們的處理方式為何,如果我們多數時候下,都能有個好好覺察與冷靜的空間、時間,調整下也能溫柔而堅定的再次與孩子相處,那可以告訴自己,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但如果很不幸的是每天,甚至無時無刻都瀕臨崩潰的家長,也許尋求專業人員的宣洩、支持與調整,是現在你必須要做的事情。
另外,每個家庭每場互動都有其來龍去脈,不要看到別人的美好,開始批判自己的狀態,也不要因為感到情緒而開始懷疑自己。給自己片刻時間好好覺察、辨識、相處與肯定,是個不錯的練習經驗。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親職教養不孤單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