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鈺弦 臨床心理師
美國疾病管理局(CDC) 2015年的數據指出,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盛行率為每68人中會有1名,在臺灣若與10年前數據相較,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增加近1.5倍,是身心障礙者增加幅度最大之一。患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人,主要是因大腦在神經網絡之連結和神經間之生化物質傳遞與大部分的人不同,造成大腦發生功能性的改變,會造成此特異性的情況,最大的因素是遺傳所致,另外也可能源自於大腦損傷(如:缺氧或感染)而影響相關神經網絡。
台灣自民國103年8月起施行十二年國民教育後,孩子有很長一段時間於學校進行教育,意指教師也面臨各式各樣的孩子進入校園學習,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只教學法演進,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更朝向人本與關愛的角度出發,特殊生或需要幫忙的孩子也考驗著教師如何教導與協助,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孩子有幾個方向可協助孩子更適應校園生活:
認識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教師在徵得家長與孩子的同意下,可告訴班級孩子何謂「自閉症類群障礙症」,這樣的人可能需要哪些協助,討論遇到問題時可如何相處與幫忙,試著讓每一個人了解彼此的差異性,雖然有時差異會造成摩擦,但彼此仍需互相尊重與包容;教師亦需以身作則,主動關懷孩子的狀況、協助孩子找出優勢能力並於適當時機表現、強化孩子的正向互動與助人行為,在此支持與接納的氛圍中,必能減少不當的情緒失控與增加良性的互動。
結構性規則
重要班級規範最好能以文字或圖像具體呈現,並公佈於班級佈告欄,教師可以再個別向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學生確認是否瞭解規範內容及行為與行為後果,當規範確立後則要依規定確實執行。當然有時因孩子的個別差異而無法跟隨班上所有的孩子完全配合,此時教師須接納與同理其他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們瞭解教師做規範調整的目的與用意,才不至於讓其他學生認為教師有所偏袒,進而排斥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學生。
預先告知可能的變動
因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孩子思考較為固著,突如其來的變動容易使之焦慮而缺乏彈性調整,易伴隨情緒困擾或不當因應行為之產生。若學校生活有突然的變動,如:上課地點更換、教師調課或其他老師代課等,需提前以口頭或視覺化的方式告知孩子,並確認孩子已經知道,當天亦可再請友善的同學提醒與協助變動後的課程安排,以降低孩子的不安與焦慮。
冷靜小撇步
孩子因社交能力不佳、思考固著且缺乏彈性,有時會在生活環境中面臨許多挫折,相對也會有較高的機率發生不當因應行為以發洩情緒。在事前可先與孩子共同討論情緒安撫的方法,如:到單獨的空間做腹式呼吸;拿出小玩偶觸摸其觸感以安撫等,當孩子面臨高漲情緒時,可先告知鄰近的孩子發生什麼事而須先請他們離開,接著詢問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孩子,教師可如何協助緩和情緒,待情緒緩和後才與之瞭解情緒發生的前因後果,並討論再次遇到時可如何因應。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親職教養不孤單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