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
「別人的情緒」是種難搞的東西,當別人生悶氣時,我們常常會手足無措,像是伴侶沒來由的不跟我講話會讓我慌了手腳一樣。我們對於處理別人的情緒其實是很不擅長的。而跟孩子的情緒尤其難搞,很多孩子情緒來得突然又強烈,不順其意就哭得排山倒海,常常讓眾多爸媽公媽緊張到爆,深怕一個不小心弄哭孩子,有時候變成超級神經兮兮。
我們通常是因為孩子情緒太過強烈而讓我們非常慌張,有時候我們也 #過度自責所以不敢讓孩子有情緒。但需要強調的是:「情緒」其實是一個正常的心理功能,它也會慢慢發展、複雜化而更適應環境。
回顧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會發現,小嬰兒一開始只會哭,到後來滿足時後來會笑,遇到不喜歡的東西會排斥,遇到不認識的情境會害怕,不順自己的意思時會生氣…孩子也在慢慢的心理成長,我們需要知道孩子也在練習感受自己的情緒,正在學習表達,我們要試著讓孩子展現情緒,並不要加以阻止,我們可以透過三個問句來讓自己冷靜下來,跟孩子的情緒共處:
- 孩子有立即的危險嗎?
孩子已經哭到乾嘔了嗎? 孩子已經緊張到整個人呆掉了嗎? 還時孩子只是一般的情緒反應呢? 孩子的情緒有時會強烈到傷害了孩子的身體,必要時仍要想辦法暫停當下的活動、帶孩子離開現場並擁抱安撫給予安全感,但大多數的時候,孩子的情緒是沒有危險性的,可以 #試著讓孩子感受當下的情緒,一邊簡單的 #描述情緒。(如「你很難過啊,媽媽知道了…」等等,讓孩子知道原來自己正在「難過」。)
- 孩子怎麼了?
我們常常因為自己好像無法掌控孩子而非常焦慮,但我們要知道,我們不是孩子本人,不會知道孩子到底看到什麼,所以有很多感受是我們無法了解的(有時甚至有時連孩子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正氣),所以我們就只能幫忙擔任「猜一猜」的腳色,要多 #利用情境觀察、 #詢問孩子,來幫忙理解孩子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情緒當下(老鼠太恐怖了所以哭了?)或情緒緩和時(剛剛是因為老鼠太恐怖了所以嚇哭了嗎)都是適合介入的時候。
- 我是不是過度自責?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小生命,並非所有的情緒、事件發生都與照顧者有關,孩子也有自己的難題、自己的幻想會破滅,而我們家長要試著斷開自責感, #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可以獨立處理遇到的困境的,家長 #可以溫暖包容,但 #也要學會維持心理界線,不要事事都幫孩子完成、都幫孩子敷衍逃避、都幫孩子完成幻想,應當在維持孩子的生命安全以後,就可以讓孩子探索,雖然孩子挫折跟受傷都會讓我們心痛,但這也會讓孩子學會處理情緒、避免再受傷,這些都是孩子長大要必備技能。
跟孩子情緒共處絕對是件難事,感受到失敗也是必然的,但就是在這樣來來回回的過程中,孩子跟自己都會一起成長,如果還有狀況,也歡迎家長前來諮詢。在這也跟所有天下的照顧者們說聲:您真的辛苦了!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親職教養不孤單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