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師, 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 衛教專區, 走在遇見自己的路上

情緒辨識

By 心煦 心理治療所 on 14 11 月, 2022 0 Comments • Tags: # # # #

✏️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

    「情緒辨識」指的就是能夠正確識別情緒的能力,精細得來說,包含識別自己是因為什麼是情而產生了情緒,以及能夠區辨「別人的」、「人際相互的」情緒。人們在一般生活中不太會感受到情境辨識的困難,但若仔細思考每一個情緒事件,往往會發現自己並不如想像中的這麼了解情緒,很多時候情緒是彼此牽引然後複雜難解,比如我們在治療中常常聽到有人煩惱著,說他「明明不想在意她卻又放不像」,或「不知道為什麼無法控制自己的忌妒感」,也有人說他「明明就在做對的事情,別人卻覺得自己白目!?」 

    其實「情緒」的區辨並不容易,尤其當情緒糾結了理智時我們更難思考自己發生什麼事情,許多時候我們並沒有處理情緒,只是「擱置」情緒,等待情緒自己消散,「情緒」有時反而變成的地雷,連自己也不敢碰。其實若能「辨識」,也能就是在整理情緒、梳理情緒毛球,自己知道是被怎樣的內心情節引發,也能夠好好接納自己的情緒,今天是著辨識三個不同的情緒狀態:

  1. 「我的」情緒或者「別人的」情緒:人們相處在一起時,情緒總是互相感染,我們常因為一起參加活動、聊天說話、分享心情,而對事情不就產生了類似的感受,比如跟別人一起覺得某人講話很難聽、某黨很不應該、某件事情很詭異等等。但其實我們也發現,一群人群情激憤,其實並不等於每個人心裡都如此激憤。「團體」單位也好像是人一樣有自己的情緒,但人不會一直是「團體」,也要是一個「人」,「人」要能夠有自己的情緒。比如說有些人本來內向害羞,卻在參加完政黨集會活動後變得冒險、大聲講話,做出不合自己行為模式的事情,就顯出了這些人還沒有由人群的情緒中跳脫回自己。
  1. 「自然產生」或「被迫產生」的情緒:社會常常被灌輸我們每個人要樂觀、謙讓、有禮、替對方想等的道德規則,告訴我們「應該」這麼去感受,這些就是「被迫產生」的情緒,這讓我們不太允許自己產生的原始想法,但人心其實是自由萬變的,我們本來就會有負面、自私或邪惡的種種想法產生,當我們無法接納、甚至是排斥這些感受時,我們就會一直困在一種自責矛盾中,受道德箝制的我們有時也會感到「我不應該這麼負面、但我卻又提不起勁」、「我不應該這麼有攻擊性、但我卻又好像傷害他」。
  1. 「針對某事」的情緒及「被翻起的」情緒:人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產生感覺,但感受維持的程度不一,有的事情只會難受一下,有的情緒確會互相牽連,一個心情會再想起其他的事情。比如夫妻吵架後,雙方貌似和好,太太說「遙控器呢?」先生卻馬上大罵「你都說我不會找東西,現在自己還不是也找不到」。這只是一個遙控器,先生卻馬上想起又要吵架的感覺,也就是情緒又重新被翻起了。有的人平時也很容易想起以前小時候跟家人相處的經驗,若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被愛、會被拋棄等感覺,這也是持續「被翻起」的情緒。

    情緒雖然千變萬化,但卻是了解自己的不二法門,我們人們太習慣於告訴自己「應該」怎麼想,卻忘了「感覺」自己到底怎麼想的,也導致現代看起來沒事,突然就暴怒,原因於人們常常壓抑、忽略自己內心真實而強大的情緒能量。我們若學習「辨識」自己到底產生了什麼情緒,也能夠適當處理,偶爾放過自己,將情緒責任歸為她人,偶爾接納自己,讓自己感受到被愛,每天試著思考、清掉一些情緒困擾,也能幫助自己認識自己、活得更真實喔!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走在遇見自己的路上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