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鈺弦 臨床心理師
「助人者」是許多人偉大的志向與抱負,在台灣有許許多多不同專業的助人者,包含:志工媽媽、校園專輔老師、社會工作師、職能治療師,更甚至在醫院最常見的精神科醫師,每一種助人者都運用著不同的醫療背景與專業在協助他人。當社會逐漸加重視心理健康時,「心理師」的角色也被大家更加看重,雖然我們在許多電影或影集中看到「心理醫師」,但在台灣的精神醫療體制中,我們有的是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但沒有心理醫師。
現階段的臨床心理師被要求必須經過「研究所訓練」與「專業實習」才有考取執照的資格,首先,專業的訓練必須讀至研究所才可踏上基本門檻,須在研究所中修習相關專業課程(如:心理病理、心理衡鑑、心理治療等相關課程);再者,通過兩年研究所的專業訓練課程後,第三年將至各醫療體系申請「臨床心理全時實習」,隨著興趣的不同而將進入不同的單位學習,包含:成人精神科、小兒科、復健科、安寧病房或神經科等單位,實習的臨床心理師將跟著已在醫院就業的資深學長姐進行病人服務,將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轉換為臨床實務應用。後續在通過實習並完成碩士論文的書寫以取得碩士學位後,此時才有考取國家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的資格-臨床心理師執照。
取得執照後,並不代表可以就此放下學習的重擔,依法每六年必須換發一次執照,換發前須接受一定時數的「專業教育課程」,以確保臨床心理師們可跟上時代的腳步,持續精進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此外,臨床心理師對自己的要求也相對嚴格,會自行接受專業督導、同儕督導,或讀書會等活動,確保專業品質維持在一定的水平。
臨床心理師是一個高門檻的專業,不僅需從書本學習實證的醫療知識,更需接觸臨床病人以磨練專業技能,透過反覆的督導討論與教育訓練而不停省思自我以求精進。接受臨床心理師的心理衡鑑或心理治療當然並非僅止於聊聊天而已,而是使用多年所學的專業背景知識與技術運用在不同的病人身上,並依其量身打造適合的評估方法與治療技術,運用科學實證且對多數人有效的方法以協助病人獲得身心靈的促進與改善。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心理治療二三事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