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Blue了嗎?關於憂鬱症, 臨床心理師, 衛教專區, 陳鈺弦 臨床心理師

你有憂鬱症嗎?心理師教你自我檢視三妙招

By 心煦 心理治療所 on 18 2 月, 2021 0 Comments • Tags: # # # # #

陳鈺弦  臨床心理師

台大李明濱教授及陳為堅教授 等人所主持的台灣精神疾病調查顯示,在2003年到 2005年間,18歲以上成年人符合憂鬱症診斷者大約在1.2%左右,也就是將近20 萬人罹患憂鬱症且受憂鬱症所苦。2019年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內容探討媒體與精神疾病間的關係而引起熱議,讓人也重新省思自我與疾病的距離,心理師從三面向出發,協助大家辨識自我狀態,了解情緒與感受。

招式一:是否常有不知名的生理問題

許多人不理解自身的情緒狀態,可以感受的多是生理變化。發現自己不時會吃不下、睡不好、身體不適等(如:頭痛、胸悶、心悸),於是求助家庭醫學科或神經內科,但詳細檢查後卻一切正常無礙,醫師只得先開立藥物嘗試治療,只是藥物有時有效但有時則不然。此時就要回頭想想可能是情緒連動影響身體感受,在華人社會不常使用情緒字詞來表達,多以身體反映或「體化症狀」來展現自我感受,當出現這些不知名的生理問題且查不出病因時,就要小心可能是憂鬱的警訊。

招式二:是否自我產生了改變

在忙碌擁擠的環境中,充斥著四面八方帶來的紛擾,無形中也隨之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每個人多半有自己慣用或喜歡的紓壓方式,讓自己在多重的壓力情境下得以喘口氣。然而若你感覺到對原有的興趣提不起勁、做每件事都讓你費好大的心力,腦中出現負面想法不斷批評自己,即使嘗試了許多紓壓管道但仍無法消除此負荷,有時更嚴重到放鬆的動力都沒有,只得癱軟在角落一隅,當自己或他人發現此改變時,也要小心此為憂鬱的警訊。

招式三:是否生活已受到影響

情緒的變化是每個人皆有,可能今天考試考不好或被主管罵,有的人會回家哭泣或憂鬱一陣子,這都是相當正常的一件事,我們只會稱它為「憂鬱情緒」而非「憂鬱症」。然而有時情緒的渲染已擴展到兩個禮拜以上或更久,自己的思考或專注度也相對受到影響,明顯降低學習或工作的效能、人際互動等面向,這時也要小心此情緒的強度與影響力已過廣或過深,可能亦為憂鬱的警訊。

檢視自我時若發現符合自己的多項狀態,千萬別緊張或害怕,畢竟身體都會生病,心理感冒也在所難免,疑似憂鬱症,你可以先這樣試試看,或者運用一些小撇步來停止自己無止盡的亂想如果是親友疑似憂鬱,你可以這麼做。又或者透過專業的協助,儘早讓自己恢復平穩的狀態。選擇一間信任的大醫院或鄰近心理治療所就醫,讓臨床心理師與你攜手合作,找回美好的自己。

心煦心理治療所,與您一起重視心理健康。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你Blue了嗎?關於憂鬱症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