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樺 臨床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 衛教專區, 親職教養不孤單

討論規則

By 心煦 心理治療所 on 31 7 月, 2021 0 Comments • Tags: # # #

✏️楊乃樺 臨床心理師

每個家庭裡面都有一套獨特的教養方式,成為家中的規矩;當有了規矩,不管孩子或是家長,才有其行為的標的與規範。所謂「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固然重要,但不代表是僵化、缺乏彈性、不可變動的,規矩是人制定的,當不合理或是隨著人事時地物的變化,自然會有調整的空間。因此,家中會議中,討論規則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討論規則到底該如何執行,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也先請各位讀者停下來,回想一下,當初的這個規則是如何設下的呢?

我想會有以下的可能:
在便利商店看到糖果而哭鬧的孩子,因此家長設下如果不哭,回去可以吃麥當勞;看到孩子這次成績考了65分,希望孩子可以進步,所以與他約定下次考90分,就可以拿到100元;孩子回家總是先看電視,該處理的餐盒、作業、書包都亂丟,因此設下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放餐盒的規則…。各位讀者回想的規則們,包含各種時間、情境、條例,但是再請你們仔細一看,會發現這些約定都是以孩子為中心,而且,都是在希望孩子改變不好行為的狀況。要設下規則,家長可能要先試想, #為什麼我需要為他這個規則,當然,多數都是為了對方好,但如果只是為了讓孩子暫停哭鬧、不來打擾正處於忙碌狀況的自己等,我想這就不是一個必要的規則,也許可以嘗試其他的方式來處理。

如果這個規則必須得約定,那就盡可能在一個雙方情緒都是冷靜,且周遭干擾物較少狀態下來進行。如果在一個情緒混亂的情形,很多約定會受到情緒的干擾而變得極端,那就會變成一個失敗的約定,可能會造成孩子未來學到用這樣的方式來得到他想要的內容。又或是在一個充滿其他人、玩具的情境下,孩子其實無法好好專注聽你想要與之約定的內容,那當他無法做到時,可以想見家長會是多麼生氣與失望。在冷靜情緒與單純的環境下,先與孩子說明自己看到的行為,然後聆聽孩子的說法 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許在聆聽孩子的說法後,這規則就沒有設定的必要了。倘若雙方皆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後,仍然發現這是個需要調整的狀況,那可以先詢問孩子想要怎麼做,聆聽他想要調整的方式,看看是否與自己內心想要設下的規則相似,如果你也可以接受,那就為雙方的行為寫上這個規則;沒錯,是雙方,孩子有需要調整的地方,當然家長也會有。所有的規則不是都只針對孩子,在一個不斷被要求要怎麼做、該怎麼做的情境下,孩子只會覺得不公平、錯不全在自己、低自尊等等的情形。最後,很多行為都需要 #慢慢調整,也需要一步一步走,切勿在規則卡上,寫下滿滿的規則,先設定你最想設定的前三名,以這三條開始調整,並設下一個調整的時間,以利再次討論規則實行的狀況與調整。

討論規則有其必要性,但請在冷靜與單純的環境下,與之討論。所謂的討論不是只有一方說話,而是有來有往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才能互相磨合與嘗試,不然只會造成孩子不斷的被約束,喪失其自信與自我思考的能力。另外,如果自己也做不到的規則,那就是有調整空間,規則是雙方都需要練習配合的,如果我們都做不到了,那如何要孩子做到呢?

#討論 #規則 #冷靜 #聆聽 #詢問 #設定 #前三名 #親子 #親職 #心理師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親職教養不孤單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