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
晴晴娓娓地說:朋友常說我是一個溫柔體貼的人,其實是因為我總能感覺到別人好像快要不爽,有時甚至是在 #別人的感受之前我就已經想好方法轉移情緒了,又或者我總能想像別人會生氣的各種原因,反正我就盡力的避免衝突,所以大家跟我相處都蠻快樂的吧?
不過其實大家也會半開玩笑說我沒有自我,也會告訴我說我應該展現我的情緒,有一天中午大家在笑說我的發言很誇張,我試著展現了生氣的大聲的罵了他們,但當下一陣尷尬,後來大家也是議論紛紛,說我「是不是生病了?」「有必要這樣嗎?「你小聲說大家就會聽了」,我只感覺到荒謬與無助,為什麼我不生氣就說我沒有自我,我生氣就說我誇張,為什麼你們總有話說?
——————————————————————————————-
高敏感的我們內心有著強烈的共感力,但也因此承受著不少對「失和」的恐懼,我們發現順著別人的意見能夠換取群體的接納與安全感,所以總壓抑自己產生跟別人不同的時候的感覺,導致我們也常別人被說好像相處時「 #好像很合群但又無法靠近」。
在我們心中,總是感受到衝突侵擾的我們也會凝結出「自己就是不能好好的被接納」的悲劇信念,所以總是跟人保持距離、只展現較安全的自我面向,但又在大家充滿鼓勵的說「你應該展現你的情緒」時,心中被接納需求又深深引誘我們,渴望「能展現自己是多好的事情呀」。
但其實大多數的結局都不美好,在不合拍的過度接納與過度解放自己的情境中下勢必湧出大量的衝突與尷尬,而這種不舒服也好像在指責我們「怎麼又誤信了別人」而讓自己受傷,也開始擔心被別人發現「我其實不是好相處的人」。
聽起來哀傷,不過若在這些不合經驗後, #雙方抱持對彼此產生更多理解就是好事 ,因為真實的碰撞經驗更能讓我們更思考關係的本質,新的互動思維也更有可能讓我們長成新的互動技能,讓我們對關係的成熟增加更多空間讓彼此可以彈性進退。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擁抱高敏感的自己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心理諮商/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