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
小林天生有很強的共感力,他的朋友開心時他也會感到輕快的心情,他看到別人承受辛苦、心情難受,他也會覺得悲傷與哭泣。小林在人際關係中常扮演溫柔傾聽的腳色,大家都很喜歡跟小林抱怨事情。
但小林最近遇到一個麻煩:他的兩個好朋友因為聚會遲到事情吵架而交惡(這個聚會與小林無關),他們都來跟小林訴苦、各自說著對方的不是、尋求小林的支持,小林聽後深知雙方彼此有誤會,極力想要幫對方說話,但兩個朋友都深植己見,對小林的幫忙並不買帳,甚至有時還覺得小林不了解情況還幫對方講話而不爽。最後…朋友兩人關係漸行漸遠,對小林也變得冷淡,小林憂鬱。
小林心裡挫敗又自責,他討厭自己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不會說話、沒辦法找到更好的方法、沒辦法維持大家之間的和平…他也忍受不了人際關係在自己手上硬生生地破裂,他後來尋求諮商,卻還是希望心理師能告訴他怎麼恢復朋友間友誼。心理師告訴他「你善良與豐富的情感,讓你把在朋友之間的情緒重量都壓在自己身上了」
——————————————————————————————-
#情感豐沛的我們很想要對跌盪起伏的世間情緒感到安全一點 ,一種好方法就是感到「我可以控制他們、改變他們」,也就是「當我做點什麼,他就會有所改變時」我們就會產生一種 #控制帶來的安全感 。比如我開水龍頭就會流水出來、我傳訊息對方會回我、我大哭媽媽就會來抱我(寶寶很愛)。
#對一件做不好的事情感到強烈自責有時也是一種 「#尋求控制感 」! 因為那代表了「事情會崩潰,是因我做不好,而不是其他不可控的原因」,我們潛意識將責任強制拉到的自己身上,且花力氣怪自己,心裡就不用感到「我什麼不能做」而焦躁到爆炸。就像小林的朋友們爭執時的情緒互轟、他們心裡對彼此的成見、以往的互動經驗甚至是價值觀,其實都不是小林該負的責任,但小林心中卻深深認為是自己的問題所以朋友才會決裂。 理解「這個世界有些東西是我們無法完全所以有些焦慮與無奈」,就已經是一種成熟了,真的,人活著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努力照顧自己健康與安全已經很厲害了,其他的人生大小事有太多不確定的繁華與失落,知道「有心栽花花不一定開、無心插柳柳卻成蔭」,也不失一種與不可控共存的自我安撫~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擁抱高敏感的自己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心理諮商/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