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Blue了嗎?關於憂鬱症, 臨床心理師, 衛教專區, 親職教養不孤單, 陳鈺弦 臨床心理師

四方針陪伴青少年遠離自殺

By 心煦 心理治療所 on 16 3 月, 2021 0 Comments • Tags: # # # # #

陳鈺弦 臨床心理師

衛福部公布2019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38年位居首位,自殺雖僅列為第11位,但15至19歲及20至24歲年輕族群,每十萬人口自殺人數近年呈上升趨勢,其中15至19歲年齡層,自2014年以來已連續6年自殺人數持續升高,由當年每十萬人口2.3人一路增加到去年每十萬人口6.2人,20至24歲族群更高達11.5人。

在自殺身亡的這些人當中,研究證實至少有四分之三符合一到多項憂鬱的表現,董氏基金會於2019年調查「大臺北地區青少年網路使用與憂鬱情緒現況」,發現有12.4%的受訪者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且整體受訪者中每10位就有3位近半年來「總是經常」感到有壓力,壓力來源依序分別為課業考試、對未來的不確定,及人際關係,遇到壓力或心情不好時,有近三成七青少年因「不想麻煩對方」而不想主動求助他人,其次為「說不出口」。

延伸閱讀:疑似憂鬱症,我該怎麼做?

自殺者絕非一萌生自殺意念就立即採取行動,其心理狀態多為矛盾的,他們想要逃離現實痛苦的衝動,也有繼續活著的渴望,兩種念頭持續拉鋸。許多專家認為,明白而清楚地教導孩子自殺相關議題是不明智的,比較建議的方法是以討論正向的心理健康議題來取代。

延伸閱讀:陪伴憂鬱症患者,我可以…?

強化孩子的自尊:
提高孩子的自主與支配性為正向自尊發展的基礎,不對孩子過度施加大人的期待與壓力,或要求他們必須要做的更多和更好,而是讓孩子有機會靠著自己的力量摸索或犯錯,在這樣的過程中,大人只需讓孩子感受不管發生什麼事,大人們都會在身旁,也都會陪伴著一起走過每次的選擇。

促進情感的表達:
教導孩子正視自己的情感,不再單以問題解決導向處理各種議題,回過頭與孩子一同檢視在不同難題中的心境轉折,同理孩子壓抑逃避或失控行為背後的情緒意圖,讓孩子知道不管情緒是正向或負向都是正常且可被接受的,大人也可向孩子示範自己如何表達自我情緒,讓孩子從模仿中學習自在的情緒表達。陪孩子經歷情緒冷靜期,你可以這麼做。

強化照顧者的心理健康:
希望孩子建立正向自我價值時,照顧者們也同時需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質,孩子是敏感且易學習的,如果孩子感到自己被期待的事但照顧者卻做不到,遲疑或不信任易產生,也不容易讓孩子自覺自己辦得到,所以照顧者們也須同時提升自我效能與自尊,強化自己的正向經驗後才有機會一同茁壯孩子。

交給專家:
每個人都有能力的限度,有時已盡心盡力卻仍無能為力,此時不要害怕或擔憂尋找外界支援,選擇一間你信任的大醫院或診所就醫,讓精神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與你攜手合作。告訴自己與孩子,身體都會生病了,心情生病也在所難免,透過專業的協助一同找回美好的自己。

🌻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 你Blue了嗎?關於憂鬱症 ,讓心理師持續透過文字陪伴您成長🌻
🌻如有心理治療/兒童發展訓練相關需求,歡迎您來電或 填寫表單 預約服務🌻